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杰出校友杨明耀回家了

日期:2013年06月24日 00:00 作者:李劲雨 浏览次数: 来源:

       连日来,杰出校友、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杨明耀博士的加盟,让我校再一次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四川日报》、《成都商报》、《教育导报》等媒体争先报道了杨明耀博士加盟我校一事,目前仍有其他媒体记者陆续约访。
  6月14日下午,这位行装甫卸的科学家,精神抖擞地站在校本部十二教的讲台上为学子们作回校工作后的首场学术报告。

  不看重报酬,工作上提出两个条件

 
  近几年,学校不闭守,以开放的姿态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吸引海内外人才,很多海外人才正是发现川农大有很多机遇,激发了新的事业心,希望前来能够大展身手。
  其实,早在两年前,本网记者已经知晓学校在热切期盼着杨明耀回家了,校长郑有良每当提起此事,都是一脸按捺不住的急切与激动。
  据杨明耀介绍,校领导们尽管未亲赴英国邀请,却不断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其联系,希望他回来与大家一道为母校的发展做贡献。
  “近几年,我每天都在关注川农大网页,办得好,更新快,信息量大,我在英国一直通过校网首页上的新闻关注着母校,她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你们可能不会猜到,我在英国就知道了80后李明洲的故事,深受震撼与鼓舞。”
  杨明耀在英国工作期间,透过新闻的字里行间感受着母校悄然形成的强大气场。2010年9月28日,杨明耀受邀请回校作学术报告时,学校正式与其交流加盟母校一事,当其返回英国与亲友交谈回校工作一事,耳边充斥着两种声音:支持与反对,前者寡,后者众。反对的亲友们认为杨明耀目前事业发展得很不错,回到川农大后要重新组织团队,50多岁重新创业,从头适应新环境,万一没有做出成果怎么办。
  “如果没事情可做,没项目研究,我回去又为了什么呢?”选择坚守,还是重新适应,杨明耀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当年在川农大读书时,我就是凭借不服输的劲头想出国深造,这次我回来了,也是因为这个劲头没有削减,真心想为母校做点贡献。”
  与学校签署工作协议的第二天,杨明耀就与将由自己指导的两位研究生见面,用半天的时间讨论科研方向和科研内容,并与动物科技学院的负责人见面,同意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
  记者从签署的《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协议书》上看到,学校对其按照教授二级岗发放工资、津贴、课时酬金,享受学校和所在单位的各类奖励,成立进化遗传研究室,提供150平方米左右公寓一套,提供一次性安家费3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200万元,列入“211工程”双支计划第二层次资助,但这与他在剑桥的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记者问及待遇时,他笑着轻缓地介绍,中国和英国的收入有区别很正常,剑桥大学的收入至少是翻倍的,收入上的损失并不在乎。所以在与校领导交流时,他没有对工资提任何要求,但是对工作提出了两个条件:请学校为其配备科研经费和人员配置充足。
  其实,杨明耀受邀在全球各国作学术报告,很多更有名气的大学曾向其抛出橄榄枝,如果看重的是待遇和金钱,他是选择回母校工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眼中没有不便,有吃饭的食堂就行了

  刚两天的时间,杨明耀就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基因调控产生不同的外表形状研究。通俗地说,就是同样的基因为什么在人的身上长出的是手脚,在昆虫身上长出了翅膀,在鱼身上长出了鱼鳍。
  杨明耀眼中的科研工作是自己的事儿,在剑桥大学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从不休息,做与科研有关的工作,不做任何家务,全部“包干”给夫人王宗胜。
  此次回国,夫人十分支持,这也是杨明耀回国的强大动力之一。
  目前,杨明耀的夫人仍要在剑桥大学工作几年才能回国团聚,女儿在英国从事医学工作不会跟着一起回来。对只身一人回国内生活的杨明耀来说,完全没把常人眼里的不便放在眼里。
  签署回校工作协议时,杨明耀询问是否有食堂可吃饭,当得到有食堂向教职工们开放的回答后,他笑着说“只要有食堂能吃饭就行了。”
  “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下乡当过两年半知青,跳进粪坑挖过粪,我们这个年龄经历了很多,不会怕吃苦的。”
  杨明耀的心态很年轻,业余生活很恬淡,不抽烟,偶尔小酌一下,但从不多喝;喜欢喝淡茶,听古典音乐和老歌新唱;每周打两次羽毛球,喜欢阅读科学史的书籍。
  刚一回国,杨明耀率先前往离成都的住宅最近的都江堰校区参观,校区灾后重建的美丽校园让其惊讶不已,已经计划好下一周前往成都校区参观。
  暑假将至,杨明耀还将返回英国,把自己在剑桥大学的科研材料带回来,把在我校的实验室建立起来,在国内开启新的事业。  
  
\

研究员杨明耀博士接受媒体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