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26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理学部举办“科学中国合作伙伴周”活动,来自中国多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齐聚布里斯班,共同探讨中澳“2+2”联合培养项目的优化与发展。我院国际外事服务中心主任吴花拉与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曹晓涵参加此次活动,并就项目推进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
访问期间,昆大“2+2”项目负责人Grace详细介绍了基于《教学专长框架(TEF)》构建的教学体系,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严格的学术标准。中方教师代表旁听了MICR2000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地观摩了以“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溯源”为主题的情景式教学。该课程采用“报告+实操+期末考核”多元评价体系,充分展现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FOOD3007食品感官学课程中的小组案例研讨模式,也为中方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交流团还对昆士兰大学的学生支持体系进行了考察,包括图书馆资源、学术辅导中心及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这些服务为“2+2”项目学生的顺利过渡和适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交流团与包括我院杨晰甯在内的在读学生进行了座谈。学生们分享了在学习适应和跨文化融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经验,为中澳双方进一步完善办学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在8月25日举行的闭幕式上,昆士兰大学理学部执行部长Melissa Brown和副部长Karyn Johnson教授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2+2”项目对推动中澳教育合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杨晰甯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在昆大学习的成长体会,吴花拉主任代表访问团对昆大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并展望未来通过加强课程衔接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两校联合办学合作。闭幕式上,昆大还向中方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为本次交流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